地震中最危險和最安全的地方
家裡~先往廁所跑
無備就是大患。在地震來臨之前,我們一定要時刻準備著,才能在劫後得以重生。根據被稱為世界上成功救援人數最多的救援隊長~美國國際救援隊庫普隊長的經驗,能形成“生命三角空間”的地方才是最佳躲避地點。如 承重牆牆角、大冰箱旁邊、堅固的傢俱旁邊、廚房、廁所、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。危急中也可以選擇桌子、床,在其旁邊抱頭屈膝,讓頭部低於床和桌子的高度,
而且盡可能用枕頭、椅墊保護住頭部,這樣可以更有效地躲避垮塌物體對人體的傷害,等主震後再逃生。千萬不能選擇在陽臺或靠近外牆的地方躲避,因為從地震的實際情況來看,很多樓房都是外牆面先垮塌,但主體留存。
瞬間的反應是很重要的
一、地震發生的短暫瞬間,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,被砸死砸傷的概率最大。因此,室內避震條件好的,要首選室內。若建築物抗震能力差,則盡可能從室內跑出去。
二、尋找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。如廚房、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,儘量遠離爐具、瓦斯管道及易於摔下的簡易碗碟廚。若廚房、衛生間處在建築物的犄角旮旯裡,且隔斷牆為薄板牆時,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。還有,不要鑽進櫃子或箱子裡,一旦鑽進去後,肯定會喪失主控性,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,還不利於被救援。
三、“近水”不“近火”,靠外不靠內。不要靠近瓦斯爐、瓦斯管道和家用電器;不要選擇建築物的內側位置,儘量靠近外牆,但不能躲在窗戶下面;儘量靠近水源處,
一旦被困,要設法與外界取得聯繫,除了使用手機聯繫外,也可通過敲擊管道和暖氣片,及打開手電筒利用光束或用呼叫聲方式進行聯繫。
同時,地震救難專家、還給了家裡最安全的空間排名:第一名:廁所;第二名:廚房;第三名:承重牆的牆根下;第四名:鐵制、實木床下。
最危險的空間排名是:第一名:客廳;第二名:大臥室;第三名:非承重牆下;第四名:大衣櫃和釘在牆上的櫥櫃下。
汽車下車躲在兩車
地震時,待在車子裡最不安全。地震救難專家都認為,發生大地震時,汽車會像輪胎爆破一樣,無法把握方向盤,難以駕馭。在車內躲地震是危險的做法,汽車的鋼板根本無法承受高處落體物的衝擊,很多人都是在車內被活活壓死的,因此地震時如果在車裡,相對安全的地方是:
車內一側:行駛途中感到地震,要抓牢方向盤,防止碰撞。其他乘客,要用雙手抱頭,躲在車體一側,等待停車躲避。非十字路口處:將車停靠路邊,並打開閃光警示燈以防後車追撞。空曠處:駕車迅速躲開高速公路、高架橋、電線杆、堤壩、隧道等地方。
兩車之間:若在交通擁塞路段行駛,要馬上下車伏地于兩車之間的間隙。如果在停車場,要趕緊下車,在兩車之間的位置抱頭蹲下或臥倒。這樣即使有大物體墜落下來,也不至於直接壓到人身上。
辦公室待在電梯間周圍
地震來了,作為上班族最關心的是,辦公室裡哪兒最安全?
專家給出排名:
第一名:辦公室樓梯電梯間周圍,因為這個地方全是由鋼筋混凝土灌注的。
第二名:辦公室裡的柱子旁,這些柱子承重力強,材質好。
第三名:盥洗室.洗手間。
第四名:桌椅旁。
辦公室裡最危險的地方是:
第一名:開闊的辦公室以及會議廳。
第二名:非承重牆下。
學校蹲在課桌旁
躲到床下、桌子下是從日本學來的經驗之一,但這必須要考慮到日本的現實情況~過去他們的房屋木造結構居多,倒塌後的“壓砸力”不大。但台灣的房屋大部分是預拌水泥預注板結構,以及農村的磚瓦構築體,倒塌後壓砸力非常強。因此,專家建議,強震來臨時,正在教室上課的學生不要往教室外面跑,應迅速用書包護住頭部抱頭、閉眼,躲在課桌旁,待地震過後,在老師的指揮下往教室外面轉移;在操場及室外時,可原地不動蹲下,雙手保護頭部。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;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。
商場遠離大玻璃
地震來時,或許你正在超級市場、商業街、商店裡。專家說,此時最安全的地方是:商場裡承重的柱子周圍、低矮沒有玻璃的貨櫃下。
最危險的地方是:戶外~橫跨馬路的天橋、高架橋的上面和下方,高樓大廈的玻璃帷幕牆,高大的看板下,街燈下,物料堆放處。室內~超級市場、商場裡的玻璃櫃檯,還有高大貨物架的周邊,手扶梯下方,吊燈、電扇等懸掛物品下方。
戶外別走橫跨馬路的天橋
較為完備的地震避難場所,無異於災難發生後的一劑“鎮靜劑”。目前,台灣尚無應急避難場所。都以未倒塌的建築物做為地震應急避難所,像「學校、公所、軍隊營區以及臨時搭建帳篷」因此,我們應知道自家附近的、學校、公家機關、鄉鎮公所.軍隊營區的位置。兩位專家提醒:前往避難場所的途中,不要走橫跨街道天橋、地下道,繞開高大招牌、水塔下;避開危險物,如變壓器、電線杆、路燈、紅綠燈號誌的鐵柱等;避開狹窄的街道、圍牆、遮雨棚下。途中應將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,沒拿東西時也可用雙手護在頭上,盡可能做好自我防禦。